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与团队协作能力,7月9日,学院召开科研团队论证会。科研处处长周崛夏、学院副院长刘晓燕、学院教授以及各科研团队负责人等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周崛夏强调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重要的学术阵地,鼓励各科研团队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宽研究视野,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同时,他还介绍了学校在科研政策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指导。
在团队汇报环节,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依次详细介绍了本团队的科研情况。他们从研究方向、项目进展、成果产出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心理学专业团队围绕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心理服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通过构建系统化服务体系,为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社会工作专业团队深耕社区实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 “2 指标 + 1 模式” 研究方向,以科学量化指标为支撑、创新服务模式为抓手,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知识产权专业团队则聚焦于其专业与社会文化协同创新研究;思政课程团队则基于地区特色,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实证研究。各团队的汇报充分展示了学院科研工作的多元化与深入性。
听取汇报后,周崛夏、刘晓燕及学院教授分别对各团队项目进行了一一点评。其中周崛夏对各团队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各团队研究方向明确,紧扣时代脉搏,且在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针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他指出,部分团队在项目规划上可进一步细化,增强研究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成果转化方面,要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
最后,刘晓燕回顾了学院过去一年在科研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对各科研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她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要进一步通过优化团队结构、加强资源整合等方式,提升科研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协同创新能力。此外,学院将继续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平台。

此次科研团队论证会的举办,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交流与论证,各科研团队明确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不断优化科研环境,努力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桦)